关于鸡的成语
鸡鸣狗盗 [ jī míng gǒu dào ]
战国时,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。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,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,才得释放。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,城门紧闭,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,骗开城门,才得脱险逃回齐国(见于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)。后来用“鸡鸣狗盗”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。
鸡毛蒜皮 [ jī máo suàn pí ]
比喻轻微琐碎无关紧要的小事。
鸡零狗碎 [ jī líng gǒu suì ]
比喻事物零零碎碎,不成片段,也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物。
牝鸡司晨 [ pìn jī sī chén ]
母鸡报晓。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。
杀鸡取卵 [ shā jī qǔ luǎn ]
也说杀鸡取蛋。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。卵:蛋。
金鸡独立 [ jīn jī dú lì ]
指用一条腿站立的姿势。
小肚鸡肠 [ xiǎo dù jī cháng ]
比喻气量狭小,只计较小事,不顾大局。也说鼠肚鸡肠。
鸡飞狗跳 [ jī fēi gǒu tiào ]
把鸡吓得飞起来,把狗吓得到处乱跳。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。
鸡飞蛋打 [ jī fēi dàn dǎ ]
鸡飞走了,蛋也打破了。比喻两头落空,毫无所得。
偷鸡摸狗 [ tōu jī mō gǒu ]
1.指偷盗(多指小偷小摸)。
2.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。
缚鸡之力 [ fù jī zhī lì ]
捆鸡的力量。比喻体弱无力。
鸡口牛后 [ jī kǒu niú hòu ]
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”意思是宁可在小者之前,不在大者之后。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。
呆若木鸡 [ dāi ruò mù jī ]
死板板的,好像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。《庄子达生》:“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。”
鹤立鸡群 [ hè lì jī qún ]
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”后多用“鹤立鸡群”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。
闻鸡起舞 [ wén jī qǐ wǔ ]
东晋时,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,常互相勉励振作。半夜听到鸡鸣,立即起来舞剑。语出《晋书·祖逖传》。后以“闻鸡起舞”比喻及时奋发。
鸡犬不宁 [ jī quǎn bù níng ]
唐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悍吏之来吾乡,叫嚣乎东西,隳突乎南北,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”后以“鸡犬不宁”形容骚扰十分厉害,连鸡狗都不得安宁。
鸡飞狗窜 [ jī fēi gǒu cuàn ]
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。
杀鸡儆猴 [ shā jī jǐng hóu ]
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。
- «
-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