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举一反三
- 拼音 : [jǔ yī fǎn sān ]
- 首字母 : JYFS
- 翻译繁体 : 舉一反三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道理。形容善于类推,能由此及彼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宋朱熹《答胡伯逢书》:“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。”反:类推。
来源
成语故事
有一天,\”至圣先师\”孔子对他的学生说:\”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\”意思是说,我举出一个墙角,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,如果不能的话,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。后来,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“举一反三”这句成语,意思是说,学一件东西,可以灵活的思考,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!
语法
举一反三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举一反三"逐字解释参考
〈名〉
言行;举动 。
如:举止失措(举动失常);举指(犹举止,行动);举趾(指举动);举休(举止;举动);举以丧名(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)
科举考试 。
如:举监(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);举场(科举考场);举选(指科举)
举人的简称 。
如:中了举了
榉柳
肺脊;骨体正脊 >>点击详情页
〈数〉
(指事。“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数词。大写作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同本义
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——《说文》
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诠言》
抱一而天下试。——《老子》
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——《书·君奭》。传:“天子也。”
一夫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从又从厂。“厂”音 hǎn。本义:手心翻转)
同本义。通“翻”。覆,倾倒
反,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以齐王,由反手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?——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
反覆
安反侧于万物。——南朝梁·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不思其反。——《诗·卫 >>点击详情页
〈数〉
(指事。本义: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同本义
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——《说文》
三,数名。——《广韵》
二与一为三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——《老子》
王三赐命。——《易·师》。荀注:“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结恨三泉。—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:“三者数之小终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