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生吞活剥
- 拼音 : [shēng tūn huó bō ]
- 首字母 : STHB
- 翻译繁体 : 生吞活剝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谐谑》记载,枣强令张怀庆,好偷名士文章。有人取笑他“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”。后用“生吞活剥”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、经验、方法等。
来源
语法
生吞活剥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生吞活剥"逐字解释参考
〈动〉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“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)
同本义
生,进也。象草木生出土上。——《说文》
生,出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生,生长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自无出有曰生。——刘巘《易义》
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生好物也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(形声。从口,天声。本义:咽下)
同本义
吞,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吞舟大鱼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杜笃传》注
吞长江。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与风水相吞吐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气吞万里如虎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又如:吞炭(吞咽火炭毁嗓子);吞舌(闭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(形声。从水,昏( kuò)声。本义:流水声。用本义时读( guō))
生存。与“死”相对
不我活兮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不可活。——《书·太甲》
民非水火不生活。——《孟子》
巫何活焉?——《楚辞·天问》
又如:鱼在水里才能活;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;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;活头儿(生存的趣味 >>点击详情页
1. 剥 [bāo]2. 剥 [bō]
剥 [bāo]〈动〉
[口]∶去掉物的外皮或壳(多用于口语)
或剥或烹。——《诗·楚茨》
又如:剥花生;剥碗豆;剥牛皮;剥葱皮
另见 bō
剥 [bō]〈动〉
(会意。从刀,从录,“录”又兼作声符。“录”,《说文》:“刻割也。”本义:削;剥离;剥脱,即去掉物体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