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魏文手巾
- 拼音 : [wèi wén shǒu jīn ]
- 首字母 : WWSJ
- 翻译繁体 : 魏文手巾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论》“﹝文帝﹞才蓺兼该”裴松之注引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帝善弹棊,能用手巾角。”后因以“魏文手巾”为精于弹棋之典。
魏文手巾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魏文手巾"逐字解释参考
〈名〉
阙宫门的台观
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。——《周礼·太宰》
魏阙之高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
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。——汉· 班固《典引》
又如:象魏(古代宫门外的阙门);魏观(即魏阙、魏象)
古国名
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。姬姓。在今山西芮城县北。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,把它封给毕万
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。“文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花纹;纹理)
同本义
文,错画也。象交文。今字作纹。——《说文》
五章以奉五色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。注:“青与赤谓之文,赤与白谓之章,白与黑谓之黼,黑与青谓之黼。”
美于黼黼文章。——《荀子·非相》
茵席雕文。——《韩非子·十过》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伸出五指形。本义:人体上肢的总称,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)
同本义
手,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今人舒之为手,卷之为拳。其实一也。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。”
艮为手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三阴在手。——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注:“手谓气口。”
则不手拜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。注:“手拜,手至地也。”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布巾下垂之形。本义:佩巾,拭布,相当于现在的手巾)
同本义
巾,佩巾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沐巾一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
盥卒授巾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
布巾环幅不凿。——《仪礼·士丧礼》
静其巾幂。——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
儿女共沾巾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