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罚不当罪
- 拼音 : [fá bù dāng zuì ]
- 首字母 : FBDZ
- 翻译繁体 : 罰不當罪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给予的处罚跟所犯的罪不相称。《荀子·正论》:“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。”当:相当。
来源
成语故事
战国后期,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,名叫荀况,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《荀子》。《荀子》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,其中一篇叫《正论》,是专门议论政治的。文中提出一个看法: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。残暴的国君被推翻,如夏桀被商汤打倒,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,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。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,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,给予相应的处罚。如果杀人的不偿命,伤人的不判刑,那就会纵容犯罪,扰乱社会。有人说:“古代没有肉刑,只是象征性地用刑。比如,不使用黥(qing)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;不使用劓(yi)刑,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,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。如果继续这样做,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,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。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,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;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,官职要和才能相称,赏赐要和功劳相称。如果不是这样,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,官职和才能不相称,赏赐和功劳不相称,处罚和罪行不相称,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。
近义词
语法
罚不当罪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罚不当罪"逐字解释参考
〈名〉
刑罚
掌受士之金罚,货罚。——《周礼·职金》。注:“罚,罚赎也。”
则好赏恶罚之人,释公行,行私求,比周以相为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有度》
又如:罚作(汉代刑罚之一。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);罚神(传说主管刑罚之神)
>>点击详情页1. 不 [bù]
不 [bù]〈副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韡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[not,no]
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——《韩非子·喻老》
老妇不闻也。 >>点击详情页
1. 当 [dàng]2. 当 [dāng]
当 [dàng]〈动〉
主领;典领
诏招摇与太阴兮,伏钩使当兵。——扬雄《甘泉赋》
抵押,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
以王子姑曹当之,而后止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八年》
虞所赍赏,典当胡夷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刘虞传》
走笔还诗债,中由衣当药钱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自咏老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会意。从辛,从自,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,自亦声。本义:作恶或犯法的行为)
同本义
辠,犯法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秦以辠似皇字,改用罪。
辜辟戾辠也。经传皆以罪为之。——《尔雅》
畏此罪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君子以赦过宥罪。——《易·解卦象下传》
无功不赏,无罪不罚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<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