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清音幽韵
- 拼音 : [qīng yīn yōu yùn ]
- 首字母 : QYYY
- 翻译繁体 : 清音幽韻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比喻文章造诣极深。
来源
宋·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。”
清音幽韵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清音幽韵"逐字解释参考
〈形〉
(形声。从水,青声。“青”,碧绿透彻,也有表意作用。本义:水清)
同本义。与“浊”相对
沧浪之水清兮。——《孟子》
河水清且涟猗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
举身赴清池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临清流而赋诗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发之欲其清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>>点击详情页〈名〉
(指事。从言含一。甲骨文“言、音”互用,金文、小篆在“言中加一横,表示所发之音。本义:声音)
同本义
音,声也。生于心,有节于外。谓之音。——《说文》
八音。一说笙、祝、鼓、箫、琴、埙、钟、磬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礼乐》
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声成文,谓之音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夫音,乐之舆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同本义
幽,隐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幽,从山,犹隐从阜,取遮蔽之意。”
昆仑旁薄幽。——《太玄·中》。注:“隐也。”
雍遏不通曰幽。——《周书·谥法》
以致其幽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退隐;潜藏
幽居而不淫。——《礼记》
南阳之弊幽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〈名〉
(形声。从音,员(匀)声。本义:和谐悦耳的声音)
同本义
余韵徐歇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短笛无声,寒砧不韵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又如:韵悠悠(声音悠扬)
归本于喉的音。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 。
如:韵符(标注韵母的符号)
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。
如:韵牌匣子(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