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况愈下
- 拼音 : [měi kuàng yù xià ]
- 首字母 : MKYX
- 翻译繁体 : 每況愈下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原作每下愈况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夫子之问也,固不及质;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,每下愈况。”意思是验猪的肥瘦,越踏在猪的股脚处,其肥瘦状况越明显。后多作每况愈下,形容情况越来越坏。
来源
成语故事
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,听说庄子对“道”很有研究,就去向庄子请教,问他“道”到底在什么地方。庄子说:“我讲的‘道’各处都有,无处不在。”,“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,可以吗?”东郭子非常客气。庄子不假思索:“在蚂蚁洞里。”,东郭子非常奇怪:“道,是很高尚的东西,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?”,庄子又说:“‘道’,在稗草、砖瓦碎石之中。”,“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?”东郭子更为奇怪。庄子继续说:“我的‘道’在屎尿之中!”,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,心里很不高兴。庄子这才向解释:“要满足您的要求,把‘道’的本质说明白,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,愈是猪的下部,愈能看出猪的肥瘦。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,如果腿部也长满肉,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。所以,我今天告诉您‘道’所在的地方,尽是卑贱的地方,这些地方都有‘道’,那么‘道’存在于其他的地方,也就不言自明了。”,“噢,原来是这样。”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。这个故事出自《庄子·知北游》。原来的意思是说,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,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。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。
反义词
语法
每况愈下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每况愈下"逐字解释参考
〈形〉
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屮( chè),母声。屮,草木初生。一说“每”为“母”的异体字。本义:草旺盛生长) 同本义
每,草盛上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舆人诵曰:原田每每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。杜注:“ 晋军美盛,若原田之草每每然。”
〈副〉
常常,经常
妪每次谓余曰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兄声。本义:寒冷的水)
同本义
況,寒水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未得其证。…古矧兄、比兄,皆用兄字;后乃用況字,后又改作况。”
情形,景况(侧重于整个事物的概况)
乱况斯削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客有问雁山游况者,聊以塞责,不足观也。—— 韩愈《雁山杂记》
又如:况味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胜过
一暴之功,犹愈于十日之寒也。——清· 顾炎武《与潘次耕札》
〈副〉
更加;越发
政事愈蹙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愈束缚牢甚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闻而愈悲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雪愈甚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入之愈深。——宋· 王安石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指事。据甲骨文,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,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。本义:下面,位置在下)
同本义
下,底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在南山之下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殷其靁》
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下声肆。——《周礼·典同》。注:“谓钟形下大。”
君臣上下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阴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