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呕心沥血
- 拼音 : [ǒu xīn lì xuè ]
- 首字母 : OXLX
- 翻译繁体 : 嘔心瀝血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比喻费尽心血。多用来形容工作、事业、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。
来源
成语故事
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,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,才华横溢。成年后,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,但是,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,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。他每次外出,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,只要一有灵感,想出几句好诗,他就马上记下来,回家后再重新整理、提炼。母亲总是心疼地说:“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,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!”,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,留下了240余首诗歌,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。唐代文学家韩愈,曾写过这样两句诗:“刳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。”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,滴出血来写文章。后来人们常用“呕心沥血”比喻极度劳心苦思。
语法
呕心沥血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呕心沥血"逐字解释参考
1. 呕 [ǒu]
呕 [ǒu]〈动〉
(形声。从口,区( ōu)声。本义:东西在胃喉中上涌,从口中出来)
同本义
欧,吐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呕。
吾伏嘔呕血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
其音如呕。——《山海经·东山经》
有女子方跪,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。——《博物志·异人》
老夫情怀恶,呕泄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象形。据甲骨文和小篆,中间像心;外面像心的包络。本义:心脏)
同本义
心,人心也。在身之中,象形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在肺之下,膈膜之上,着脊第五椎。形如莲蕊,上有四系,以通四脏。心外有赤黄裹脂,谓之心包络。
其祀中霤,祭先心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
顺我,即先刺心;否则,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——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〈动〉
(形声。从水,歷声。字又作“砯”,从石从水会意。本义:踩着石头过河)
水、泪、酒等液体下滴
动滴沥以成响,殷雷应其若警。——汉· 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
以杓酌油沥之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又如:沥血(刺破皮肤使滴血,以发誓、表竭诚或作祭祀);沥液(水滴);沥滴(水下滴)
竭尽(如自己的)全力 。< >>点击详情页
1. 血 [xiě]2. 血 [xuè]
血 [xiě]〈名〉
[口]∶“血”( xuè)的口语读音(多单用) 。
如:鸡血;血块子;血沥沥(血淋淋);血唬零喇(血糊淋粒。血淋淋的);血胡同(血湖同。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);血糊突(流血很多,像粥样);血渌渌(鲜血淋漓);血心(忠心;热忱);血的教训;流了一点血,不要紧
另见 xuè
血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