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荡气回肠
- 拼音 : [dàng qì huí cháng ]
- 首字母 : DQHC
- 翻译繁体 : 蕩氣回腸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见〖回肠荡气〗。
来源
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语法
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荡气回肠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荡气回肠"逐字解释参考
〈动〉
(会意。从皿,从汤,汤亦声。本义:洗涤)
同本义
荡亡秦之毒螫。——班固《西都赋》
动;摇动;震动
此四六者不荡,胸中则正。——《庄子·庚桑楚》
天下不能荡也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以荡上心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季春纪》
以其休止不荡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山》
从流漂荡,任意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、小篆字形。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。“气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云气)
同本义
气,云气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云者,地面之气,湿热之气升而为雨,其色白,干热之气,散而为风,其色黑。”
天气下降,地气上腾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地有气。——《考工记·总目》
望其气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〈形〉
迂曲,曲折 。
如:回连(曲折连绵);回说(隐晦曲折的话);回轩(回曲的长窗);回远(迂曲遥远);回崖(曲折的山崖)
奸邪,邪僻 。
如:回辟(邪僻);回遹(邪僻);回背(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、符水为人禳邪消灾)
〈量〉
次 ——用于行为、动作。
如:一日走千回;去过好几回
章——用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肉,昜( yáng)声。本义: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)
肠子或肠子制成的食品 。
如:小肠;肥肠;香肠
内心,情怀 。
如:心肠(用心;存心);肠肚(心思);肠荒(心慌意乱)
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