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山节藻棁
- 拼音 : [shān jié zǎo zhuō ]
- 首字母 : SJZ
- 翻译繁体 : 山節藻棁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古代天子的庙饰。山节,刻成山形的斗拱;藻棁,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。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,越等僭礼。
山节藻棁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山节藻棁"逐字解释参考
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“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
同本义
山,土有石而高。——《说文》
山,土之聚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山人取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夏后代山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
太行、 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>>点击详情页
1. 节 [jié]
节 [jié]〈名〉
(形声。从竹,即声。本义:竹节)
同本义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
節,竹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苞笋抽节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
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。——《晋书·杜预传》
其于木也,为坚多节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又如:节根(草木的节与根)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艸,澡声。本义:藻类植物,古专指水藻)
同本义 。隐花植物的一大类,没有根、茎、叶等部分的区别,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,种类很多,海水和淡水里都有
薄采其藻。——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蘋蘩蕰藻之菜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。注:“聚藻也。”
于以采藻,于彼行潦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采蘋》
又如:藻火(水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木杖
棁,木杖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手持三尺棁仗,坐大营门,以杖捶地大骂。——《后汉书·文苑传》
又如:棁杖(长而大的木杖)
梁上的短柱
以瑟瑟为殿柱,水精、琉璃为棁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