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南辕北辙
- 拼音 : [nán yuán běi zhé ]
- 首字母 : NYBZ
- 翻译繁体 : 南轅北轍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记载,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,却驾着车往北走。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。
来源
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犹至楚而北行也。”
语法
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南辕北辙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南辕北辙"逐字解释参考
1. 南 [nán]2. 南 [nā]
南 [nán]〈名〉
(象形,甲骨文字形,是钟镈之类的乐器。①本义:乐器。《诗·小雅·鼓钟》:“以雅以南。”②方位词)
方位名。和“北”相对
南,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出户南望。——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南抚夷越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旌麾南指。—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车,袁声。本义:车辕子,车前驾牲口的直木)
同本义
辕,辀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大车、柏车、羊车皆左右两木,曰辕,其形直。一牛在辕间;田车、兵车、乘车皆居中。一木穹隆而上,曰辀,其形曲。
今夫大车之辕挚,其登又难,既克其登,其覆车也必易。——《考工记·辀人》
凡为辕,三其轮崇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·车人》
>>点击详情页1. 北 [běi]
北 [běi]〈名〉
方位名。与“南”相对
人坐立皆面明背暗,故以背为南北之北。——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万物负阴而抱阳。——《老子》。王力按,山北为阴,山南为阳,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。
然则北通巫峡。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南声函胡,北音清越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>>点击详情页〈名〉
(形声。从车,徹( chè)省声。本义:车迹,车轮碾过的痕迹)
同本义
下,视其辙;登,轼而望之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晓驾炭车辗冰辙。——《卖炭翁》
车子
会使辙交驰,北邀当国去相见。——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辙印(车子行驶的痕迹);辙迹(车子行驶的痕迹)
道路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