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凭几之诏
- 拼音 : [píng jǐ zhī zhào ]
- 首字母 : PJZ
- 翻译繁体 : 憑幾之詔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指皇帝临终遗诏。
凭几之诏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凭几之诏"逐字解释参考
〈名〉
证书 。
如:凭票(凭据);凭验(凭证,凭据);凭文(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);凭引(证明身分的凭据);凭由(官府发给的凭证);凭限(写明有效期限的证书)
不论;不管 [no matter (what,how,etc.)]
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又如:凭你跑得多快,我也赶得上 >>点击详情页
1. 几 [jī]2. 几 [jǐ]
几 [jī]〈名〉
(象形。本义: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)
同本义
几,坐所以凭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掌五几五席之名物。——《周礼·司几筵》。注:“五几:左右玉雕彤漆素。”
室中度以几,堂上度以筵。——《考工记·匠人》
几杖,所以扶助衰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致仕》
>>点击详情页〈动〉
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
之,出也。象艸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——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
之,适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〈动〉
(会意兼形声。从言从召,召亦声。“言”是言论,“召”是召唤。本义:告知,告诉)
同本义 。先秦没有此字,秦汉才出现,多用于上告下
诏,告也。——《说文新附》
负剑辟咡诏之,出入有诏于国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上诏书者。——蔡邕《独断》。注:“诏,诰也。有三品。”
以诏后世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
于是上乃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