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槁项黄馘
- 拼音 : [gǎo xiàng huáng guó ]
- 首字母 : XH
- 翻译繁体 : 槁項黃馘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槁:枯干;项:颈项;馘:脸。颈项枯瘦,面色苍黄。形容不健康的容貌。
来源
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夫处穷闾阨巷,困窘织屦,槁项黄馘者,商之所短也。”
反义词
语法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不健康的容貌
槁项黄馘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槁项黄馘"逐字解释参考
〈形〉
(形声。从木,高声。本义:草木枯干)
同本义
槀,木枯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离为科上槁。——《易·说卦传》
形固可使如槁木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虽有槁暴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草木摇落,时槁悴兮。——《楚辞·九叹·远逝》
则苗槁矣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及以燕赵起而攻之,若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形声。从页,工声。从页,与头有关。本义:脖子的后部)
同本义
项,头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延颈秀项,皓质呈露。——曹植《洛神赋》
项背相望。——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
又如:项髻(挽发髻于颈后);项窝(脖子后部的凹处)
泛指人颈
老魔将芭蕉扇插在后项衣领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〈形〉
(象形。金文象蝗虫形。当是“蝗”的本字。本义:蝗虫)
黄色
黄,地之色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黄为土色,位在中央。——《论衡·騐符》
黄中之色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
黄者中也。——《礼记·郊特牲》
天玄而地黄,解得黄矢。——《易·坤》
绿衣黄里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
绿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(形声。从耳,或声。本义: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,用以计数报功)同本义
馘,军战断耳也。春秋传曰:“以为俘馘。——《说文》
馘,获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攸馘安安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以馘馘告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
俘二百八十人,馘百人。——《左传》
〈名〉
割下的左耳
矫矫虎 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