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五花大绑
- 拼音 : [wǔ huā dà bǎng ]
- 首字母 : WHDB
- 翻译繁体 : 五花大綁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绑人的一种方法,用绳索套住脖子并绕到背后反剪两臂。
来源
五花大绑相关包含成语查询
成语"五花大绑"逐字解释参考
1. 五 [wu]2. 五 [wǔ]
五 [wu]四加一的和
五,数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五载一巡守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
塞其五山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五战于秦。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起则五六揖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监五室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五路总口(通往东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同本义
草木花的总称
百卉含蘤。——《汉书·张衡传》。注:“蘤,古花字也。经传皆以华为之。”
菊垂今秋花,石戴古车辙。——杜甫《北征》
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。——白居易《买花》
如:花洞(茂密的花丛。或指花丛深处);花石纲(运送花石的船队);花朝日(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,称为花朝);花魂(花的精 >>点击详情页
1. 大 [dà]2. 大 [dài]
大 [dà]〈形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“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:大小的“大”)
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“小”相对
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(形声。从糸( mì),邦声。古无此字。“绑”字出现于元、明之间。本义:捆,缚)
同本义
众军向前,用索绑缚住了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又如:绑扎所(军队在战地特设为伤员包扎、治疗的处所);绑缚(捆绑)
绑票 。
如:绑劫(绑架)
>>点击详情页